国内外高岭土行业发展现状研究
一、前言
高岭土是以高岭石亚族矿物为主要成分的软质粘土,因最早发现于我国景德镇高岭村附近而得名,其矿物组成主要为高岭石族矿物,其次为绿泥石、蒙脱石、石英、长石、云母、铁矿物等。高岭石的晶体化学式为2SiO2·Al2O3·2H2O,其理论化学组成为SiO2含量46.54%,Al2O3含量39.5%,H2O含量13.96%。
自然产出的高岭土矿石,根据其成因、质量、可塑性、砂质可分为硬质高岭土、软质高岭土和砂质高岭土。不同的资源秉性,基本决定了该资源可适合发展的产业方向。高岭土因具有可塑性、黏结性、一定的干燥强度、烧结性及烧成白度等特殊性能,使其成为陶瓷生产的主要原料;因具有洁白柔软、高度分散性、吸附性及化学惰性,使其在造纸、橡胶、塑料等工业部门广泛应用。
世界高岭土开发利用较早,从陶瓷工业到造纸、涂料、橡胶等工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美国、巴西和英国高岭土质量较好,适合用于造纸领域;印度虽然是高岭土资源和生产大国,但由于高岭土性质和加工技术的限制,生产的高岭土主要用于陶瓷和水泥工业;而我国高岭土资源丰富,其中也不乏优质的高岭土资源,但我国高岭土产品质量和稳定性相对较低,大部分高岭土应用于陶瓷工业,只有不到40%的高岭土用于造纸、涂料等领域。我国高岭土行业的发展除了受资源特性的影响外,更重要的是受制于加工技术水平。
目前,我国高岭土加工技术主要集中在中低端产品的开发,由于企业研发意识薄弱,高端产品加工技术发展缓慢。如高岭土在陶瓷、造纸、涂料、橡胶等传统领域的应用已较为普遍,制备技术相对成熟,但多为中低档产品,高档陶瓷用高岭土、刮刀级涂布高岭土、纳米高岭土等高档产品仍比较缺乏。我国高岭土在FCC催化剂、分子筛、水治理等领域的应用已经小范围实现,但目前这部分产品市场需求相对较低,加工技术要求较高,所以只有个别企业进行生产,预计未来该部分产品市场前景较好。此外,高附加值高岭土产品,如医用止血包、农药载体、作物防护剂等,在国外已经实现产业化,而我国对该领域的研究较少,目前均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
近年来,国家部委发布多项政策、意见、和规划等指导文件,强调要大力发展非金属采选及深加工技术与装备。其中,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材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指导意见》与工信部《建材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2020)》均明确提出要以发展高岭土、膨润土、海泡石、硅藻土等粘土矿物的精深加工技术为重点,加大矿物提纯与深加工力度,大力发展以粘土矿物为基础的矿物功能材料,拓展其在空气净化、污水治理等领域的应用。2017年工信部发布了《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2017年)》,提出优先发展的174项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其中涉及高岭土的技术包括:矿物提纯与改性技术、气氛可控煅烧工艺与装备、超导磁选技术、矿物超细粉碎与分级技术、尾矿的矿物高效分离提取技术。由此可见,高岭土产业发展已经受到国家层面的重视。
我国虽然高岭土资源丰富,但优质资源有限,依旧依赖于从美国、巴西等国进口高档产品。同时,我国高岭土资源利用率和加工利用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本报告将从世界高岭土资源现状、生产和消费结构、应用领域、加工技术等方面展开研究,通过对比国内外高岭土资源特性和加工技术水平之间存在的差异,提出我国高岭土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给出合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