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吞”下200吨生活垃圾,却能“吐”出10吨水泥粉料。近日,投资9000万元建成的重庆第一条利用水泥窑处理城乡生活垃圾的生产线——忠县综合处理生活垃圾环保一体化项目投入试运行。一车车从城乡运来的生活垃圾,在重庆海螺水泥有限公司900℃的气化炉内被无公害化处理。
忠县综合处理生活垃圾环保一体化项目是该县着力打造渝东北生态涵养示范县的又一大项目,不仅可将忠县城乡所有生活垃圾 “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还可为保护好三峡库区的“一江绿水,两岸青山”发挥重要作用。
5月12日,记者在海螺水泥公司的忠县综合处理生活垃圾现场看到,一辆辆装满压缩垃圾的环卫车过磅计量后,进入两道电动密闭门将垃圾倒入一个巨大的垃圾储坑。坑里面,一只巨大的“手”上下摆动,抓起一把把垃圾直接丢进焚烧炉。
整个过程,记者没有闻到一点臭味。有趣的是,这幢建筑物里还建有一个咖啡馆,透过咖啡馆背面的玻璃墙,便可看到那个巨大的垃圾储坑。
“此前,忠县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是靠填埋。”忠县城乡建委主任李彬介绍,久而久之,会越来越多地占用土地资源,且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忠县在2013年时,投资9000万元引进了海螺水泥公司的CKK(水泥窑焚烧城市垃圾技术)垃圾焚烧系统,建成了可日处理200吨生活垃圾和80吨城市污泥的生产线。
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 建筑材料工业技术监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