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对PC32.5水泥取消有正向预期最近几周,投资者又开始关心低标PC32.5(复合硅酸盐)水泥取消标号后对行业的影响。而对于水泥行业的龙头水泥企业,影响又如何呢?不少投资者预期政策将会在今年的7月份开始执行,对水泥行业的供求关系变化和公司的盈利是一个积极的因素。根据2013年国务院颁布的41号文“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国家推广使用高标号水泥和高性能混凝土,尽快取消32.5复合水泥产品标准,逐步降低32.5复合水泥使用比重,从而促进行业的结构性调整。
理论上供给收缩约10%2013年中国的水泥和熟料产量分别是24亿吨和14亿吨,水泥和熟料配比为1.7.低标的PC32.5水泥占全国水泥产量的一半以上,通常按照1.6-2.0甚至更高的水泥熟料配比生产。我们根据计算公式:2.4*0.5/1.8*(1.8-1.4)/2.4=11%,估算如果用水泥熟料配比为1.3-1.5的高标号水泥去替换所有的PC32.5水泥,行业实际的有效供给会减少约10%。
实际情况可能比理论估算更具挑战我们渠道调研了水泥生产商,独立粉磨站和行业专家。我们感觉政策实际的效果对行业供求关系和上市公司盈利未必有想象中那么乐观。有不少粉磨站可能会通过更换产品包装(例如用PS32.5矿渣硅酸盐水泥的包装替换原有的PC32.5水泥)去规避政策的风险,尽管产品的成分可能相差不多。供给收缩的理论可能会打折扣。另一个角度上讲,PC32.5水泥在过去享有资源循环利用的增值税返还,一旦国家取消PC32.5的水泥标号,这部分因退税而享有的补贴盈利将不复存在。对于小粉磨站而言,有些本身不存在交税的问题,但对于大型上市而言,缺少补贴后盈利将面临下行风险。
补贴风险分析在我们覆盖的公司中,中国建材(3323:HK)每吨享有的政府退税补贴最高,2013年为12.5元每吨。海螺水泥的吨补贴为4.5元每吨,山水水泥和华润水泥的补贴分别为每吨3.3元和2.2元。因此,一旦政策鼓励实用PC32.5的退税政策取消,对中国建材的盈利影响是最大的。
中国建材是一家央企市盈的水泥公司,也是中国最大的水泥集团,旗下拥有中联水泥、南方水泥、北方水泥和西南水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