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新修订的《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粉尘排放限值由50毫克/立方米水泥窑等热力设备和30毫克/立方米水泥磨等通风设备分别收严至30毫克/立方米和20毫克/立方米,氮氧化物排放限值由现行标准的800毫克/立方米收严至400毫克/立方米。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干法窑刚在我国兴起的时候,大部分水泥生产线都采用电除尘。”北京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首席专家熊运贵告诉记者,因为北京的排放要求更为严格,粉尘排放要满足30毫克/立方米的要求,电除尘技术达标存在一定困难。所以北京水泥厂在建设时就采用了布袋除尘,这也是国内第一条采用大布袋除尘的水泥生产线。
“就技术路线来说,SNCR已经十分成熟。”熊运贵告诉记者。满足400毫克/立方米的国家新标准要求没有问题,但是,“如果按照北京市目前320毫克/立方米的地方标准来说,单用SNCR比较勉强;接下来,可能会将SNCR/SCR联合使用。”熊运贵预测。
“有些企业已经制定了内部奖励措施。”一位业内资深专家向记者透露。对于企业主管环保的负责人,如果能够在维持脱硝药剂使用量不变的情况下,使污染物排放浓度减半,或者维持达标排放,但脱硝药剂使用量减半,则给予高额度奖励。“只要做成其中一项,企业将直接受益2000万元左右。”这位专家表示。
“中国水泥产业发展的‘拐点’已经到来。”他分析称,“近10年飞速的城镇化发展,让中国水泥行业发展水平迅速提升。但是,根据国际水泥行业发展的基本规律,不可能无限制扩张发展,势必要随着城镇化进程的逐步完善而转换角色。”
“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的制定早在2007年就已经批准立项。”参与这两项工作的北京金隅红树林环保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田巍告诉记者。他同时指出,没有标准,即便水泥企业想要开展这项业务,但地方政府没有明确的审批依据,很难大范围做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