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1日 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 建筑材料工业技术监督研究中心 欢迎您来访 ! 内部办公
首页 行业资讯 技术期刊 技术标准 技术会议 技术培训 技术咨询 检验测试 科技动态 网络党校 关于我们 图书馆检索
  • 1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资讯首页>行业资讯>行业动态>乌海市利用脱硫石膏改良盐碱地->正文
乌海市利用脱硫石膏改良盐碱地

类别:行业资讯|行业动态   日期:2014-11-3     来源:   点击率:166728        

 

    内蒙古乌海市因煤得名,焦煤资源占内蒙古已探明储量六成,是典型的资源型经济。乌海市电厂等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每年会产生约800万吨脱硫废弃物。

  经过探索,乌海市利用脱硫石膏等中和土地中的盐碱成分,使原本弃耕的盐碱地达到适合农作物生长的条件。乌海正在实施的盐碱地改良工程,将工农业“双废”(工业脱硫废弃物、弃耕盐碱滩荒地)有机结合、变废为宝,可再造5万亩良田,直接解决4000人的就业问题,并将带动当地农业进一步向现代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上万亩土地被撂荒30年,约5万亩盐碱化土地亟待改造

  水是农业的命脉,但在乌海市海南区巴音陶亥镇万亩滩村,56岁的农民高占荣却企盼“老天千万别下雨”。因为在当地,分布在黄河边上的耕地地势较低。“由于水利设施跟不上,田里的水易进难排,经常淹死庄稼。更大的问题就是田里长期积水,久而久之,土地盐碱化程度越来越严重,产量越来越低。”高占荣说。

  指着盐碱滩上望不到边际的红柳和芦苇丛,当地人回忆,眼前的盐碱滩曾经都是耕地,一部分土地还曾是村里的口粮地。但由于盐碱化严重,收成越来越少,在这片土地上种粮食的农民越来越少。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这里的土地就基本上没人耕种了,上万亩土地至今已弃耕约30年。

  “巴音陶亥镇的万亩滩村等4个村的土地属中度和重度盐碱化,部分地片每千克土壤含盐量高达10克。据我们统计,约5万亩盐碱化土地亟待改造。”海南区农牧业局局长高二旺说。

  在乌海市,农民人均耕地面积不足3亩。随着盐碱化程度逐渐加重,农民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完全依靠种田生活的农民家庭也寥寥无几了。“由于人均耕地少,土地质量不好,一亩地的纯收入最高也就是四五百元钱,光靠种地已经不够生活了。”高占荣说。

盐碱地改良项目已启动,计划投资2.96亿元,利用“双废”实现“双赢”

  脱硫石膏是乌海当地的“特产”。每年,乌海市各电厂等燃煤脱硫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脱硫石膏。

  如何处置这些废弃物,以往一直是难题。乌海市面积不到自治区总面积的1/500,是内蒙古面积最小的地级市。这些废弃物,使得原本就稀缺的可利用土地资源越来越少。

  几年前,高二旺等人了解到宁夏已经有了利用脱硫石膏改造盐碱滩的成功经验,于是专程到宁夏参观学习。经过调研和实验,乌海市农牧业局水利工程师苗海宽帮助海南区农牧业局拿出了对盐碱化土地实施改良的办法。苗海宽在水利部门工作了几十年,他的研究课题正是利用脱硫石膏和腐殖酸,中和土地中的盐碱成分,使原本弃耕的土地达到适合农作物生长的条件。

  “采取物理和化学方法相结合的综合措施,分两期对土地实施改良。物理方法是通过建设引排沟渠与排碱人工湖,引入黄河水溶解土壤中的盐分,然后再将带有盐分的河水排走,达到去盐碱的目的。化学方法是指通过施用工业脱硫废弃物与腐殖酸的方式,中和土壤中的盐碱成分。”苗海宽说。

  2012年,经过试验后,海南区编制了盐碱地改良可行性研究报告,2013年,5万亩盐碱地改良项目正式在乌海市发改委立项。该项目计划投资2.96亿元。一期工程于去年12月启动,涉及2.6万亩盐碱地改良、2.3万亩耕地改造,同时建设面积为3000亩的人工湖。目前,土地平整、引排沟渠和排碱湖建设正在进行中。

  “改良后的堆土用于建设高标准的设施农业,其中包括200栋阳光温室大棚与一座3000平方米的智能温室果蔬种植示范基地;改良后的1万亩土地上可修建田、渠、林、路及发展以家庭为主的渔家乐服务业;2万亩改良后的土壤可建设生态经济林,栽种以葡萄、苹果梨、枣树为主的经济林木;其余1.5万亩可用于种植有机大米、葵花等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对于这片土地的未来,当地农牧业部门已经有了蓝图,将利用工农业“双废”,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双赢”。

昔日寸草难生的土地上第一次收获了金灿灿的水稻

  按照当地农牧业局的规划,待5万亩土地改造完成后,这些土地将用于发展葡萄、枣树等农林作物种植业和鲤鱼、鲢鱼、黄鳝等水产养殖业。“土地将发包给规模化种养殖合作社或现代农业企业,由村集体收取承包费,再分发给村民,为农民增收。同时,村民还可以作为农业产业工人实现就近就业。”高二旺说。

  2013年,蔡永江成为首批参与实验种植的农民。老蔡在经过改造的近百亩盐碱滩上撒下种子,经过一年的悉心照看,昔日寸草难生的盐碱地上第一次收获了金灿灿的水稻,平均亩产超过500斤。

  今年盛夏,顶着酷暑,老蔡每天到田间观察水稻长势。抚弄着绿油油的稻苗,被太阳晒得黝黑的老蔡喜不自胜地算计着收成:“保守估算,这片改良过的盐碱地一亩能打800斤粮食,至少比去年翻一番。过去啥都不长的土地,经过改造后第一年也能打600斤。”目前,他的农牧业合作社共承包了近2600亩土地,其中包括今年新承包的500亩盐碱地。

  起初,村民们听说使用工业废弃物治理农田,也产生过工业废物是否会污染农田的想法。但对农田中水质和秧苗的抽样化验显示,改良改造过的农田,与普通农田种植作物时并没有区别。“虽然使用的是工业上产生的废弃脱硫石膏,可其中并不含有重金属成分,种出的粮食也是安全的。”苗海宽说。

  据估算,工业脱硫废弃物、弃耕盐碱滩荒地——工农业“双废”有机结合,不仅可再造5万亩良田,可直接解决4000人的就业问题,同时将带动当地农业进一步向现代化、产业化方向发展。“乌海农业一定会有更好的明天。”高二旺说。

 



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 建筑材料工业技术监督中心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 建筑材料工业技术监督中心"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 建筑材料工业技术监督中心"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 建筑材料工业技术监督中心”。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行业资讯 组织机构 技术期刊 技术会议
技术培训 技术标准 技术咨询 检验测试
国家建材图书馆 科技动态 关于我们
        技术培训 更多>>  
        技术会议 更多>>  

京ICP备06011358号-20
主办单位: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 建筑材料工业技术监督中心 支持单位: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
联系方式:010-51164608 技术支持:010-65761182
地址:朝阳区管庄东里甲1号
Copyright © 2003 - 国家建材技术图书馆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