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2021全国环境互联网会议在成都市召开。会议围绕 “坚持融合创新,推动生态环境监管信息化、高效化转型发展”这一主题,就如何用现代信息技术精准科学解决生态环境治理难题、如何在全媒体时代加强生态环境宣传和舆论引导等话题,进行了交流座谈。

会议认为,“十三五”期间,生态环境领域信息化步伐加快,大大提升了在线服务、实时感知、在线监管、预警预测等能力,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提供了有力支撑。从全国环境互联网会议上推荐的智慧环保创新案例中可以看到,各级生态环境部门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探索环境治理新模式,实行智能管理、精准治污,打破信息孤岛、数据烟囱,推动了技术应用高精尖化、生态环境管理精细化、应急响应高效化。
会议指出,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生态环境理论宣传、新闻宣传、社会宣传、文化宣传等的主阵地和主战场。各地生态环境部门要进一步增强利用互联网开展生态环境舆论宣传的意识,提高新闻发布工作水平和能力,按照舆论传播规律,不断创新传播策略、方式方法,积极应对网络舆情,打赢网络舆论“攻坚战”,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美丽中国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会议期间,还举办了生态环境系统新闻发布工作座谈会,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司有关负责人,以及江西、江苏、四川等地生态环境部门相关负责人作交流发言。
会议还发布了
2021年度智慧环保创新案例
成都全国首套人工智能流域管理系统
入选2021年度智慧环保创新十大案例
据悉,该项目利用已有流域水质大数据、卫星遥感影像数据,结合新一代智能监测传感设备与边缘计算、人工智能技术,采用数据驱动快速可逆模型、稀疏数据观测点的网络算法和AI自主学习算法等对采集的多源数据进行综合智能化分析和决策,形成流域污染溯源判断,并以一体化智能协同方式,打通了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到预防问题的一站式通道,系统构建了溯源分析、预测预警和智能决策三大模块全面提升了流域生态治理的智慧化水平和效能。

来自生态环境部有关司局、直属单位的相关负责同志,各地生态环境部门相关负责同志,环境数据与信息化和舆论宣传领域专家等参加了会议。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司有关负责人、成都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刘兴军在会上致辞,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会长郭承站、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二级巡视员邢核、中国环境报社社长李瑞农等做主旨演讲。